top of page

☕ #241🌿 Before I Die, I Want To...

☕ 星期一聚樂部 #241 🌿 主題:Before I Die, I Want To...

當我們記起自己會死,就更能記起要怎麼活。
ree

🪞 一、課程框架:從面對終點,學會起點


本週的星期一聚樂部,由 胡世禮 Terence 教練 帶領我們走進一場溫柔卻深刻的生命對話。

靈感來自藝術家 Candy Chang 的全球藝術運動《Before I Die Project》,這面牆的起點,是一個在失去摯愛後的覺察——她在廢棄的房子牆上寫下那句話:

“Before I die, I want to ______.”

短短幾天,牆上被寫滿了夢想、遺憾與祝福。這場活動也讓全球數百萬人停下腳步,重新問自己:「我想怎麼活?」


ree

在 Terence 的引導中,我們走過三個階段的生命覺察:


1️⃣ 渴望:我想留下什麼?


以故事〈皇帝與死神〉開場,帶出「面對死亡」並非恐懼,而是對生命的深層對話。當我們知道時間有限,才能更清楚真正重要的事。

「你若知道自己只剩一年,你會怎麼安排?」「若今天是最後一天,你還有什麼沒說出口?」

每位學員寫下屬於自己的那句話——有的人想修復關係,有的人想旅行圓夢,也有人想為世界留下一點善意。


2️⃣ 感恩:我想感謝誰?


第二階段進入沉靜時刻。透過故事〈紐約司機與老太太〉與音樂陪伴,我們被邀請去想——那些曾在我們生命中帶來光的人,是誰?


有人提到父母、孩子、伴侶;也有人靜靜流淚,因為想起了那個永遠沒機會說「謝謝」的人。

「感恩是通往喜樂的門。」

Terence 溫柔地提醒我們:在死亡之前,最值得完成的事之一,就是向重要的人表達感謝。


3️⃣ 寬恕:我願意放下誰?


第三段,氣氛轉向更深的釋放。透過故事〈兩兄弟與石頭橋〉,我們看見——饒恕不是縱容,而是選擇讓自己自由。

「當我不再被傷害定義,我才能再次擁抱愛。」

學員們紛紛分享,原來「寬恕」的對象有時是他人,有時卻是自己。有人說:「原諒自己沒那麼勇敢。」有人說:「放下不代表忘記,而是選擇祝福。」


💬 二、學員分享:從眼淚到行動


在最後的總結中,Terence 問:

「如果今天就是最後一天,你想怎麼說再見?」

🌸 學員 A:

「我想和家人說謝謝,也想請他們原諒我過去的忽略。這堂課讓我明白,愛要及時。」

🌿 學員 B:

「我以前很怕談死亡,但今天我覺得它是一種提醒。我想每天都活得像是禮物。」

💧 學員 C:

「我寫下『Before I die, I want to forgive myself.』原來這句話才是我生命的起點。」

💫 學員 D:

「感恩、寬恕、祝福。這三件事若能每天練習,人生就不會有遺憾。」

🌈 三、結語:活著,就是最深的呼召


Zoe 教練在結尾說:

「Before I die,不只是關於死亡的句子,而是一個學習『如何活出真實』的起點。感恩讓我們心存謙卑,寬恕讓我們心存自由,而行動,讓我們活出祝福。」

這一個半小時的清晨,我們沒有談死亡,我們談的是 勇氣、和好、與愛的延續。


ree

❤️ Global Coaching Café

星期一聚樂部 #241|Before I Die, I Want To...

教練:胡世禮 Terence

共同主持:王文足 Zoe

出品單位:全球教練咖啡館(Global Coaching Café)


ree
ree

留言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