🌍 AI時代的韌性 × MD 六色領導力
- zoewang101
- 10月7日
- 讀畢需時 5 分鐘
🌍 AI時代的韌性 × Management Drives 六色領導力
Resilience in the Age of AI × The Six Drives of Human Leadership
✍️ By Brad P.|Integrated & Interpreted through Management Drives by Zoe Wang 王文足
📅 Originally published on LinkedIn, October 6, 2025
🌱 導言 Introduction
在人工智慧正快速重寫世界邏輯的時代,韌性(Resilience) 不再只是抵抗變化的能力,而是一種能在不確定中不斷學習、修復與再生的生命力。
Brad P. 提出的四大韌性核心:
👉 Learning(學習力)
👉 Adaptability(適應力)
👉 Tolerance(容錯力)
👉 Humanity(人本力)
而這四種力量,正呼應 Management Drives 六色驅動(Yellow, Blue, Red, Orange, Green, Purple) 所揭示的人類行為動機結構。每一色都代表一種「思考與行動的邏輯」,當六色能量被整合,人與組織的再生力便會被全面啟動。

🟡 黃色驅動 × Learning 學習力
“The end of knowledge is not memory — it is the evolution of thought.”知識的終點不是記憶,而是思維的進化。
🟡 黃色(Vision)
驅動關注理解與洞察。它透過分析、思辨與系統連結,探索「為什麼」與「如何更好」。
在 AI 時代,黃驅動代表「持續學習、創造洞見」。
🟡 黃的韌性:在變化中保持好奇與理性,在不確定中尋找意義與邏輯。
Resilience through Vision — connecting knowledge to purpose. 透過願景展現韌性——讓知識連結使命。
💬 教練問句:
💡 自我覺察:我最近在「學習如何學習」嗎?還是在累積資訊?
🔁 行動層:有哪個「舊有假設」值得我「重新檢視與挑戰」?
🌱 組織層:我的團隊是否有「提出問題比找答案更被鼓勵」的文化?
🔵+🔴 藍紅驅動 × Adaptability 適應力
“Only organizations that keep learning can stay oriented in a world of uncertainty.” 唯有持續學習的組織,才能在不確定的世界中保持方向。
適應,不是被動反應,而是結構中的回應(response within structure)。
🔵 藍色(Structure) 建立秩序、品質與可預測性
🔴 紅色(Action) 帶來決斷、勇氣與影響力。
當藍的穩定與紅的行動取得平衡,領導者能「有節奏地改變」,在行動中保持覺察。
🔵🔴 藍紅的韌性:穩中求變,動中有序。
Adaptability is not reaction, but conscious response within structure. 適應不是反應,而是結構中的有意識回應。
💬 教練問句:
💡 自我覺察:當變化發生時,我的第一反應是控制、行動,還是觀察?
🔁 行動層:我如何設計「可調整但有節奏」的行動步驟?
🌱 組織層:我的團隊如何在制度中保有彈性?什麼機制能讓行動與反思共存?
🟠 橙色驅動 × Tolerance 容錯力
“An organization that forbids failure will eventually lose the courage to succeed.” 一個不允許失敗的組織,最終也會失去成功的勇氣。
🟠 橙色(Result)
聚焦於成就、提升與成功。它把挑戰視為學習契機,把錯誤當作進步的燃料。
真正的容錯文化,是從錯誤中提煉「提升的機會」而非責任。
🟠 橙的韌性:從結果中反思,從失敗中精進。
Resilience through Results — transforming setbacks into progress. 透過成果展現韌性——將挫折轉化為前進的動力。
💬 教練問句:
💡 自我覺察:我能接受「試錯」作為學習的一部分嗎?
🔁 行動層:我從最近一次失誤中「學到」了什麼?下次我會如何調整?
🌱 組織層:我們如何建立「失敗回顧(After-Action Review)」文化,
讓錯誤能被安全討論?
🟢 綠色驅動 × Humanity 人本力
“Technology should serve people, not replace them.” 科技存在的價值,不在於取代人,而在於成全人。
🟢 綠色(People)
關注人際連結、同理與協作。它營造心理安全(psychological safety),讓人能夠真實表達、彼此傾聽,並從溝通中學習。
綠色驅動是心理安全的核心來源,而藍色的秩序與紫色的歸屬則提供穩定支撐。
🟢 綠的韌性:在高科技時代,保持共感與連結。
Resilience through Empathy — sustaining connection in change. 以同理為橋,讓人在變化中依然相連。
💬 教練問句:
💡 自我覺察:在團隊中,我是否真正傾聽他人的情緒與需求?
🔁 行動層:我能如何創造一個「說真話也安全」的空間?
🌱 組織層:當團隊出現分歧時,我們如何用理解建立共同學習的橋樑?
🟣 紫色驅動 × Legacy 信任與傳承
“Without people at the center, all innovation becomes a performance without meaning.” 若缺少人的核心,所有創新都將淪為沒有靈魂的表演。
🟣 紫色(Identity)
代表歸屬、忠誠與文化延續。它讓組織記得「我們從哪裡來、為什麼存在」。
紫的領導者維繫信任與傳統,在變革中提供穩定、在多元中維持凝聚。
🟣 紫的韌性:以信任為根,以傳承為魂。
Resilience through Identity — continuity built on shared trust. 透過歸屬展現韌性——在共同信念中持續前行。
💬 教練問句:
💡 自我覺察:我最深層的信念是什麼?它如何影響我的領導?
🔁 行動層:我如何讓團隊的歷史與故事成為今天的力量?
🌱 組織層:我們是否在快速創新時,也保留了文化的根與價值?
🌈 六色整合 × Resilience 韌性本身
“Resilience is not merely a strategy for navigating change — it is an act of faith in humanity.” 韌性不僅是一種面對變化的策略,更是一種信任人性的信念。
當六色驅動協奏,人類展現的不只是效率,而是一種「以人為中心的再生信仰」。
層級 | 韌性面向 | 對應驅動 | 關鍵焦點 | 教練導向問題 |
1️⃣ | Learning 學習力 | 🟡 黃 | 理解與創新 | 「我今天學到的,是否讓我看見新的可能性?」 |
2️⃣ | Adaptability 適應力 | 🔵+🔴 | 結構與行動 | 「在面對不確定時,我能保持節奏與敏捷嗎?」 |
3️⃣ | Tolerance 容錯力 | 🟠 | 成果導向與精進 | 「這次錯誤能為未來帶來什麼提升?」 |
4️⃣ | Humanity 人本力 | 🟢 | 關懷與同理 | 「我是否創造了一個讓人敢於真實表達的環境?」 |
5️⃣ | Legacy 信任與傳承 | 🟣 | 歸屬與使命 | 「在前進的同時,我守護了哪些核心價值?」 |
💫 結語 Conclusion
AI 正在學習「如何思考」,但人類必須記得「為何而思」。
在 Management Drives 的語言中:
🟡 黃 讓我們學會洞察與創造;
🔵🔴 藍與紅 讓我們有節奏地行動;
🟠 橙 讓我們從錯誤中持續提升;
🟢 綠 讓我們在變化中仍維繫人性;
🟣 紫 讓我們守住信任與使命。
🌍 Resilience = The Symphony of Six Drives. 真正的韌性,是六色共鳴的人本樂章。
📘 參考資訊 References
Brad P. (2025, October 6). Resilience in the Age of AI: Learning, Adaptability, Tolerance & Humanity. LinkedIn.
Management Drives® Official Materials: Profile Book (EN), Leadership Development 2022, Scrum & Drives Workshop, Sales Kit 2025.



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