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💡 Say No,是為了更清楚地 Say Yes

☕ 星期一聚樂部 #242

💡 Say No,是為了更清楚地 Say Yes


在瞬息萬變的時代,我們每天都面臨無數抉擇。「Say No」看似拒絕,實則是一種以原則為中心的選擇力。當我們敢於說不,也是在更清楚地對自己的「Yes」負責。


這週一,由吳勤教練帶領我們進入「Say No 是為了 Say Yes」的深層練習。這堂課,不只是關於拒絕,更是關於決策的勇氣、節奏與智慧


ree

🌿 從勇氣開始:Say No 的起點

「當資訊矛盾、時間緊迫、結果不可逆時,我的第一反應是什麼?」

這是吳勤拋出的第一個問題。我們發現,每個人的「第一反應」都藏著過往累積的膽識與見識。


勇氣,是能量的分割線。從「我能行」的信念開始,我們才有力量勇敢地拒絕——不是拒絕他人,而是拒絕讓自己迷失在無關緊要的忙碌中。

資料來源: 吳勤教練
資料來源: 吳勤教練

🎯 決策的能量環:從資料到智慧


個人決策是一個將 Data → Information → Knowledge → Wisdom(DIKW) 的轉化過程。吳勤提醒我們:

「面對複雜情境,真正的決策來自有意識地整合資料,將經驗提煉為洞見,最終形成行動的智慧。」

這是一種從「反應」走向「選擇」的修煉。當你能從數據裡看見意義,從衝突中看見關聯,就能釋放行動的能量。


🔁 採取行動的三級跳


吳勤以「得到、學到、想到」三個層次,幫助我們練習從經驗中長出洞察力:


1️⃣ 得到(DI):覺察原型與機會,定義當下決策議題。

2️⃣ 學到(K):以開放心態學習、連結他人觀點,擴展知識邊界。

3️⃣ 想到(W):提煉因果,生成新智慧,落實具體行動。


這是決策者的節奏感——在思考與行動之間找到呼吸,在複雜與簡化之間保持彈性。


🧭 觀為得模型:從行為回到動因

思維 → 行為 → 結果。結果又反過來強化思維,形成「因果循環」。

我們常陷入「結果導向」的慣性,但真正的成長,來自於重新檢視「觀」——也就是我們的驅動邏輯。


課堂中,吳勤以 六種驅動邏輯(源於 Management Drives)幫助我們看見不同決策風格背後的動力:

  • 💛 黃:系統思考、創新願景

  • 🟠 橙:結果導向、策略執行

  • 🟢 綠:關係共融、合作信任

  • 🔵 藍:結構制度、規範條理

  • 🔴 紅:果斷行動、掌控節奏

  • 🟣 紫:歸屬使命、安全傳承

MD 管理驅動
MD 管理驅動

不同驅動展現出不同的「Say No / Say Yes」方式。有人基於結果果斷拒絕,有人為維繫關係而猶豫。唯有覺察自己的慣性,才能做出「一致」的選擇。


⚙️ 面對複雜的能力:動態 × 共識 × 有意識


當環境不再簡單,決策的關鍵不在找到完美答案,而在於「找到基準切入口,疏通關聯,自主決定」。


高效決策的三個核心:

1️⃣ 動態:隨情境調整,而非僵化反應。

2️⃣ 共識:在對話中建立理解,而非各說各話。

3️⃣ 有意識:清楚選擇的動因,而非被動推著走。


這樣的決策,才有高效率、高效益與高效能。


💬 吳勤的金句

「Say No,不是拒絕,而是為了讓 Yes 更有力量。」「遠而不疏是能力,近而不入是智慧。」

她提醒我們:拒絕是有邊界的愛,選擇是有勇氣的智慧。

當我們懂得拒絕錯的邀請,才能擁抱對的使命。


🪞反思提問

  • 我正在面臨哪一個需要「勇氣」的決策?

  • 哪些是我「不做不碰」的事?

  • 如果不做決策,會發生什麼?

  • 我的行動如何更貼近我真正想說的 Yes?


☕ 結語

Say No,不是關門,而是開出一條清晰的路。當我們有勇氣拒絕,才能真正擁抱使命。

願我們都能在複雜中保持清明,在選擇中找到力量,讓每一個「No」,都成為更深的「Yes」。

留言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