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🌿 找到最適合你的能量補給法

🌿 休息,不只是睡覺:7 種休息 × Management Drives,找到最適合你的能量補給法


在職場上,我們常常以為「努力工作、多做一點」就是成功的關鍵。然而,很多人明明睡滿八小時,卻依然覺得疲憊、沒靈感、提不起勁。這是因為 休息並不等於睡覺,而是要針對不同層面的能量耗竭,找到正確的「休息配方」。


ree

休息類型

MD 驅動色特質

容易的耗竭點

最佳休息方式

職場情境案例

身體休息

🔵 藍色(結構)🔴 紅色(行動)

過度工作、忽略身體訊號

被動:睡眠;主動:伸展、按摩

🔵 財務人員熬夜做報表,肩頸僵硬 → 下班安排瑜伽課

心理休息

🟡 黃色(願景)

大腦不停轉念、想法過多

安排專注時段、冥想、音樂放鬆

🟡 策略長思考未來方向 → 安排「無干擾一小時」整理思路

情緒休息

🟢 綠色(人際)🟣 紫色(歸屬)

被他人期待或情緒牽動、過度共感

設定界線、情緒覺察、與支持者交流

🟢 HR 經理常被員工抱怨 → 寫「感恩日記」減少自我懷疑

靈性休息

🟡 黃色(願景)🟣 紫色(歸屬)

感到失去意義或方向

志工服務、參與使命型任務、感恩練習

🟡 創辦人陷入「為何而做」 → 參與公益找到動力

社交休息

🟠 橙色(結果)🔴 紅色(行動)

人際互動耗能、覺得他人「拖慢效率」

與能量來源的人相處,避開能量消耗

🟠 專案經理覺得開會效率低 → 午餐改和支持她的同事聊

感官休息

🔵 藍色(結構)

長時間使用電腦、數據過載

遠離螢幕、閉眼片刻、安靜片刻

🔵 設計師盯電腦太久 → 每小時閉眼 2 分鐘

創意休息

🟡 黃色(願景)🟠 橙色(結果)

靈感枯竭、日常過度重複

大自然、藝術、旅行、音樂

🟠 行銷主管沒點子 → 週末去美術館,靈感回來了


結合 Management Drives (MD) 六色驅動模型,我們可以更清楚地看見:不同驅動的人,在職場上最容易「哪裡累」,也最需要「哪種休息」。


🟡 黃色(願景驅動) × 心理 & 創意休息


黃驅動的人喜歡思考全局、規劃未來,腦袋永遠有 100 個新想法。但長期過度用腦,容易「腦霧」、分心,或陷入靈感枯竭。

最佳休息

  • 心理休息:冥想、留出深度專注時段

  • 創意休息:走進自然、欣賞藝術、旅行

  • 案例:策略長小黃,每天開十場會,腦袋轉不停。週末安排去美術館散心,靈感反而自然而然湧現。


🟠 橙色(結果驅動) × 社交 & 創意休息


橙驅動的人追求績效與成果,常常衝刺 KPI,忽略身心平衡。長時間高壓下,會覺得「沒時間休息」,甚至對人際互動失去耐心。

最佳休息

  • 社交休息:只和支持、鼓勵自己的人相處,避免耗能的人際關係

  • 創意休息:小旅行、展覽,幫助跳出框架

  • 案例:業務主管小橙,每天被業績追著跑,下班只想一個人安靜待著。週末到山裡露營,反而在自然中找到新思路。


🟢 綠色(人際驅動) × 情緒 & 社交休息


綠驅動的人關注人際、關懷他人,容易過度共感,把別人的情緒都背在自己身上。時間一長,會覺得壓力山大,甚至懷疑自己。

最佳休息

  • 情緒休息:寫下感恩日記、遠離情緒吸血鬼

  • 社交休息:和能給予支持的朋友共處

  • 案例:HR 經理小綠,總是聽員工抱怨,下班也心事重重。她嘗試每天寫 3 件感恩的事,漸漸找回平靜。


🔵 藍色(結構驅動) × 身體 & 感官休息


藍驅動的人追求規則、結構和精準,常常長時間專注在細節上。這讓他們容易忽略身體疲勞,甚至忽視「眼睛痠痛、肩頸僵硬」等警訊。

最佳休息

  • 身體休息:睡眠、按摩、伸展

  • 感官休息:暫時離開螢幕、閉眼片刻

  • 案例:財務專員小藍,為了結算報表連續熬夜。她改成每小時休息 5 分鐘,閉眼深呼吸,眼睛與身體的疲勞大幅減少。


🔴 紅色(行動驅動) × 身體 & 社交休息


紅驅動的人強調行動、效率和突破,總是處於「快節奏」。當身體和社交互動超載時,很容易燥熱、急躁。

最佳休息

  • 身體休息:運動後伸展、充分睡眠

  • 社交休息:暫時脫離人際戰場,只和能量來源的人相處

  • 案例:專案經理小紅,每天衝刺專案,身體累到免疫力下降。她學會下班去跑步,讓自己在運動後真正放鬆。


🟣 紫色(歸屬驅動) × 情緒 & 靈性休息


紫驅動的人注重團體感與歸屬感,如果感覺「沒有人理解」或「價值被忽略」,會陷入孤單與失落。

最佳休息

  • 情緒休息:向信任的朋友傾訴,避免獨自承擔

  • 靈性休息:參與志工、信仰活動,找回使命感

  • 案例:行政主管小紫,在組織重整中覺得自己「被邊緣化」。她透過參與社區志工活動,重新找回「自己被需要」的感覺。


🌟 結語:休息是策略,不是浪費時間


不同驅動的人,需要不同的休息方式。

  • 藍/紅:注意身體與感官的耗竭

  • 黃/橙:注意腦力與創意的消耗

  • 綠/紫:注意人際與情感的透支


👉 下次覺得累,不妨先問自己:「我現在累的是哪一種?我需要的又是哪一種休息?」

休息,並不是停下腳步,而是為了讓你走得更長遠。 🌿

留言


bottom of page